——引自《巴蜀老照片:德国魏司夫妇的中国西南纪行》
成都民国私家花园绝版、蜀派园林孤品、全国园林唯一兼具人防工程的北园一度面临拆除危机,如今政府、开发商达成共识:一定加以保护(早报昨日报道)。
79年前,北园是民国将领刘存厚的私家花园;50多年前,北园是成都军区第一幼儿园所在。天府早报记者昨日采访了当时幼儿园园长、现年99岁的丁良道,说起北园的庭院楼阁、水榭长桥,丁老记忆犹新。刘存厚居住的主房精致漂亮,大假山防空洞内还有两条神秘地道……
从有鱼无花到荷花满塘
“我们那会不叫北园,直接称呼为刘存厚公馆。”1959年,丁良道携成都军区第一幼儿园从北校场现小礼堂处搬来北园,此前,四川省兵役局和军区动员部等也曾在此办公。
时隔53年,丁老依然能清晰回忆起北园内成排的房子,“那时的房屋不是一座座的,而是一排排连成一片的。”丁老拿着笔,用颤巍巍的手勾勒出北园的平面图:从大门进去,迎面而来的是多排连着的房屋,一面是与外界隔开的围墙,一面是长廊——直通水池。
“池子有两个,一大一小,中间用拱桥连接,月牙形的桥梁让小船也可以通过。”这难道就是外界传闻的荷花池?不过丁老否认了,“那会的水池是土池子,河水和泥土相混,有鱼无花。”
原来,解放后,北园一度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奢华之风,土池子被填。后来提倡绿化,荷花池又被挖开,这才铺了水泥地、附上水泥坝,才有了荷花池。
借道假山的两条神秘地道
丁老清晰记得荷花池和假山的方位,“大假山在水池北面,小假山在水池南面。”提起假山,丁老还提起了两条神秘地道。
大假山下是防空洞,洞内有一人多高。洞内西侧的北面有门通向假山的防空洞洞口。昨日记者在北园看到,洞口依然被白布密封住,隐约可见里面白色的墙。
“还有一条通道,可以直接通到刘存厚房屋的地板下。”传说50年前的北园还有过第三条通道,以防空洞为中转站,直接通到围墙外,“传说中刘存厚就是这样逃走的,但是当时我们没有找到。”
假山周围还种着大大小小的树,鸟叫声从不停歇,“有一棵银杏树现在都在。”和假山相比,其他地方的树就没有那么密集,“最大的是两棵槐树,当时就被国家挂牌保护。”
那时,幼儿园的老师也经常带着孩子们爬假山游戏,“因为假山不高”。北园就是当年那些孩子们的乐园。
屋内的壁炉烟囱通到房顶
北园紧挨着的就是刘存厚和周围人居住的房屋。现存刘存厚公馆是两层楼的青砖建筑,原本它的旁边还有一座六边形的三层建筑,每层楼上都安有透明玻璃窗。“像是炮楼,因为它是最高的建筑;又不是炮楼,因为房屋周围没有炮眼。”
这些房屋中的一所特别精致漂亮,门窗专门用油漆漆过以便与其他房屋区别开来。屋内地上铺着近于浅茶色的地板,角落处还有壁炉,“冬天可以用来取暖,上面还有烟囱通到房顶上。”丁老边说边比划着,房屋顶部是雕花的天花板,地板下还有一个地窖,地窖基本是空的,“只剩一个烂的铁制保险箱,保险箱很大,年代太久已经锈烂了。”
记者向丁老打听更多了解北园的人,他想了会,笑道:“清楚那个房子的人,大概就只有我,其他人都去世了。”
在《巴蜀老照片》一书中,100年前居住于此的德国人弗瑞兹·魏司说:“修建这种住宅的那位富裕的中国人,大概从来没有想过要把房子出租,更别说租给外国人了。因为他们会糟蹋这所房子,加上门、窗和火炉,让房子敞亮、通风。”
幕后新闻>>>
保护北园川大学子想做得更多
北园能够确定保护,背后有很多人的努力。和青年旅舍主人沈观华、文化人谢天开、美国民国史专家R·麦金农相比,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大三学生陈青(化名)很容易被淹没。一年前首次听说了北园,陈青花了两个月时间和几个同学调查奔走,如今,她想做得更多。
“我知道北园是在一年前。”陈青想了想,那时她接到老师布置的“任务”:去看看北园。“当时的我别说北园,连刘存厚都没有听说过,只能硬着头皮去找。”
陈青和几个同学一齐着手了解。先在网上搜集资料,再实地考察,最后回来搜集资料。慢慢地她摸清了脉络:德国领事、刘存厚公馆、军区幼儿园,直到青年旅舍。用两个月时间梳理了北园一百年的历史,“当时也没有谁帮忙,做调查、联系人都是自己想办法。”
最终,调查的辛苦没有白费。陈青以《北园将芜》为题,在学报上发表了3000字的文章。让她“耿耿于怀”的是,没有找到德国领事弗瑞兹·魏司的孙女塔玛拉·魏司。如今,陈青准备再努力试试,“当时的我能做的就是那么多,但现在北园有望有力保护,我觉得我可以做得更多。”
本站关键词: 假山制作,人造假山,假山盆景